越南一家国企遭集体辞职,57名干部联名请愿,合并后退休金成“空头支票”

越南安江报广播电视台最近摊上大事了——不是什么爆炸性新闻,而是实打实的“囊中羞涩”。57名干部在8月26日联名上书,苦苦哀求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和民运委员会,赶紧按照第178/2024号法令给他们的休假和退休问题一个说法。说白了,他们就是想问:我们的退休金呢?什么时候能到账?毕竟,9月1日辞职的日子就在眼前,时间紧迫得让人冒冷汗。

这事儿听起来挺严肃,但细想也有点黑色幽默。试想一下,一群兢兢业业为新闻事业奋斗多年的老员工,拿着麦克风、扛着摄像机,报道着安江省的家长里短,如今却因为单位“穷得叮当响”而拿不到应得的退休金。这剧情,简直比电视剧还抓马。

这些干部可不是无理取闹。他们依据国家出台的第178号法令,申请了辞职,梦想着能体面地告别岗位,拿着退休金去享受“夕阳红”。这法令听着挺高大上,精简机构、裁减人员、优化资源,听起来是国家政策的大手笔。可现实呢?法令是有了,钱却没有。安江报广播电视台的领导摊手表示:我们也很绝望啊!单位没钱,连买断工龄的钱都凑不出来。

我得说,这场景有点像点了一桌子菜,结果发现钱包空空如也,只能干瞪眼。安江报广播电视台的预算捉襟见肘,日常开支都成问题,更别提给员工发退休金了。记者的稿费、合作者的酬劳,早就排队等着发,连基本的政治任务报道——每年烧掉140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79万)的电视节目经费——都让单位喘不过气。说句玩笑话,这单位怕是连打印请愿书的纸钱都得精打细算。

事情的根源还得追溯到安江省和坚江省的合并。合并前,坚江报社和安江报社是“部分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靠自己创收还能勉强维持。广播电视台也好不到哪儿去,属于“第二类”部分自负盈亏单位,每年得完成政治任务,经费像无底洞一样往里砸。合并后,安江报广播电视台成了个“筹建中的单位”,财政自主类型没定,资金来源更是个谜。简单来说,这单位现在就像个没爹没妈的孩子,饿着肚子还得干活。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外部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财政压力大到连单位领导都得掰着手指头算账。8月23日,安江省财政部向省人民委员会发文求救,希望能给点指导,解决工资和政策落实的资金问题。可惜,文件发出去就像石沉大海,至今没个回音。财政部领导还挺“佛系”,说已经跟邻省的财政厅聊了聊,想“参考参考”。我寻思,这参考能参考出个百亿越南盾来吗?

最揪心的还是那57名即将退休的干部。他们眼巴巴地等着退休金,却被告知:国家预算不给支持,单位自己想办法。可单位账户比我的钱包还干净,这退休金从哪儿来?一位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急得直冒汗:“9月1号就要正式辞职了,可退休金的事儿还八字没一撇!我们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现在却要面对失业和没钱拿退休金的风险。这心情,比看悲情电视剧还复杂!”

这话听来让人心酸。57位干部的退休金,单位得自己掏腰包,可账上没钱,国家预算又不帮忙,难不成让大家“喝西北风”养老?说真的,这局面有点像一部黑色幽默剧:政策是大大的好,执行却是大大的难。

作为旁观者,我觉得这事儿虽然棘手,但也不是无解。安江报广播电视台的困境,其实是合并过渡期的一种“阵痛”。地方领导已经在积极奔走,财政厅也在多方协调,说明大家都在努力想办法。或许,可以考虑一些创新的筹资方式,比如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资源配置,或者向其他省份取经,借鉴成功经验。毕竟,越南的改革步伐从来不慢,相信这道“资金难题”迟早能迎刃而解。

至于那些焦虑的干部们,我想说:你们的付出,国家和人民都看在眼里。政策落实可能需要点时间,但你们的权益肯定不会被忽视。就像越南春卷,总得慢慢包,才能又香又脆!

安江报广播电视台的故事,是改革路上的一段小插曲。没钱不是谁的错,而是成长中的必经挑战。希望财政部的“及时雨”早日到来,让这群辛勤工作的干部们,能带着笑容迎接属于他们的退休生活。毕竟,谁不想在夕阳西下时,悠然地喝杯咖啡,笑看风云呢?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