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在越南租仓库被查!近5万件货物全没收,跨境生意这些红线千万别碰

2025年7月初,越南广宁省市场管理局第一大队对芒街市同心贸易股份公司厂区内的一处仓库进行了突击检查,揭示了中国商人在越南进行跨境贸易时可能遭遇的重大法律风险。此案中,一名中国籍男子”阿滨”通过租用当地已故商人杜文光的仓库,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跨境商品中转站。

调查显示,这个隐蔽的走私网络在该仓库内查获了47127件违规商品,其中走私化妆品高达16166件,总案值高达12.45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6万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商品通过多个TikTok账户接收来自中国阿里巴巴平台的订单(在越使用TikTok接单,然后从中国贸易平台阿里巴巴上进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跨境走私链条,自己今年2月份起至被查系统记录进货总金额为12000万元人民币。

根据当地媒体爆料,此案最值得警惕的是其采用的逃避监管手段:使用完全中文编程的仓库管理系统,规避越南本地监管;系统未与越南国内电商平台对接,形成数据孤岛;通过多个TikTok账户分散订单,模糊交易轨迹;远程控制操作,实际经营者隐身幕后。

这起案件暴露了当前跨境电商存在的监管盲区:商品来源合法性难以追溯;跨境支付系统缺乏有效监控;物流环节存在监管漏洞;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挑战。

从这起案件可以看出,在越南从事跨境贸易的中国商人需要特别注意:

1. 必须确保所有商品具有完整的进出口手续。

2. 仓储管理系统应当符合当地法规要求。

3. 避免使用未经认证的跨境支付渠道。

4. 谨慎选择商业合作伙伴。

数据显示,仅2025年5月15-6月15日打假高峰期间,广宁省就查处了176起类似案件,涉案金额达69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90万元)。这充分说明,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相关监管也在持续加强。

这起案件给从事中越跨境贸易的商人敲响了警钟。在享受跨境电商便利的同时,必须严格遵守两国法律法规,否则不仅会面临巨额罚款,更可能触及刑事犯罪。建议有意开展跨境贸易的商人务必咨询专业法律人士,建立合规的贸易流程,避免陷入走私陷阱。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