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海防市又掀起了一场劳工风波,工人们为了争取更好的工资待遇,纷纷走上罢工的道路。这让我想起,劳动者的权益问题从来都不是小事,它关乎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也折射出社会公平的温度。这次事件发生在永汉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和星黄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的工人用行动表达了不满,而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永汉精密:工资低、加班多,工人怒而辞职
先说说永汉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这家位于海防市福田工业区的企业,员工总数831人,基本工资每月479.5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302元,不包含加班和津贴),听起来似乎还行,但问题出在工资分配和加班安排上。2025年6月,公司给技术部等部门加了薪,却把加工生产部晾在一边,还要他们每天加班4小时。试想一下,工资没涨,工作时间却被拉长,谁能不憋屈?
7月8日下午,加工生产部的75名工人忍无可忍,集体辞职,拒绝加班,直接走人。当晚,夜班工人也加入抗议,要求加薪、不加班,提前下班。第二天,7月9日,180名工人停工并提交辞职信,态度坚决。他们提出:对于辞职的员工,公司得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支付未休年假的工资,还要关闭社保账户;对于继续留下的员工,必须根据工龄和技能加薪。
笔者看来,这场罢工不仅是工人对低薪的抗议,更是对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工资低、加班多,这种情况在不少地方都存在,但工人们选择站出来,说明他们对尊严和权益的渴望已经到了临界点。
星旺公司:津贴低,生活难,工人喊话要改善
与此同时,星黄有限公司的工人也没闲着。他们向工会反映,公司的津贴标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工资收入难以支撑生活开支。说白了,辛辛苦苦干活,钱包却还是瘪的,谁能不急?这种现象让我想到,很多时候,企业只盯着利润,却忘了员工才是支撑企业运转的基石。
工会出手:对话化解矛盾,稳定劳工局势
面对这两起事件,海防市工会迅速行动。针对永汉公司,市总工会在7月11日成立工作组,现场安抚工人情绪,同时督促公司董事会解决问题。7月15日前,公司终于松口,同意不阻拦辞职员工寻找新工作,并承诺重新审视工资和工作时间,确保符合劳动法。截至7月9日中午,停工的工人已全部复工,局面暂时稳定。
星黄公司这边,7月14日,工会代表与企业领导和基层工会开会协商,最终敲定了解决方案。企业同意上调五项津贴:勤杂津贴从15万、17万越南盾涨到25万、27万越南盾,生活津贴从17万涨到30万越南盾,伙食津贴从2.3万涨到2.5万越南盾,工龄津贴也大幅提升,平均每人每月多拿10万越南盾。此外,红包金额翻倍,从5万涨到10万越南盾,每年发4次。算下来,员工平均每月能多拿40万越南盾,2026年1月还将调整基本工资。
这些调整听起来挺实在,但真正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能持续兑现承诺。毕竟,口头承诺容易,落到实处才难。
据了解,永汉精密公司(Công ty TNHH Công nghệ Vĩnh Hàn Precision)是一家中国台资企业。星黄公司(Công ty TNHH Sao Vàng)也是一家外资企业,专业生产鞋类产品。

图为越南富寿省一家日资企业奖金缩水,1200多名女工集体停工、蹲在厂门口露营、不干活表示抗议。
沟通是关键,公平是底线
这两起罢工事件令人感慨颇多。一方面,工人们敢于站出来争取权益,展现了勇气和团结;另一方面,工会的快速介入和企业的妥协也说明,沟通和协商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不过,归根结底,企业得把员工的福祉放在心上。工资低、待遇差,短期内可能省了成本,但长期来看,员工流失、士气低落,只会让企业得不偿失。
越南的劳工问题反映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劳动者的权益往往容易被忽视。企业和政府需要更主动地倾听工人声音,定期对话,及时调整政策,才能避免类似冲突一再发生。毕竟,一个公平、和谐的职场环境,不仅对工人是福音,对企业和社会也是双赢。
海防市总工会还要求企业公开承诺内容必须兑现,并让基层工会持续关注员工诉求。这种透明和监督机制值得点赞。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对话,少一些罢工的火药味儿。毕竟,劳动者的每一滴汗水,都值得被尊重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