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胡志明市新渊坊(原平阳省新渊市)的渊兴工业区,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将一家中资企业——越南利豪生产贸易有限公司推上了风口浪尖。9月19日清晨,500多名工人如往常般来到工厂,却发现公司高层“踪迹不见”,老板(中国人)疑似“跑路”回国。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工人们惶恐不安,8月份的工资尚未发足,社保和工会费的拖欠问题也没解决。愤怒与担忧交织,工人们聚集在厂区,要求管理层给个说法。这场风波如何发酵,又如何收场?让我们一探究竟。

事件始末:工人怀疑老板跑路回国,集体抗议索要工资
9月19日,利豪公司的厂房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工人们发现,平日里西装革履的董事会成员(其中包括法人代表和2个高层管理)一个都不见踪影,办公室空空如也。消息迅速传开:“老板跑路了!”这一传言让工人们炸开了锅。8月份的工资尚未发足,社保和工会费的拖欠问题也未解决,生计问题让大家忧心忡忡。更让工人们愤怒的是,他们要求公司支付1272名员工2025年8月份工资的50%(据小编了解,8月份的工资已发过一半),总额90.39亿越南盾(约246万元人民币),但管理层(财务和人事)却迟迟没有回应,支支吾吾给不出确切的答案,这让工人们更加困惑和不安。于是数百名工人集体停工聚集在厂区和办公室门口讨要工资。


网络热议:工人维权视频刷屏
事发当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画面中,数百名工人聚集在利豪公司厂区内,集体抗议,要求支付工资、补缴社保和工会费。这段视频不仅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也将事件推向了高潮。工人们的声音通过网络传遍四方,舆论的压力让当地政府和工会不得不迅速介入。
当地政府与工会出手:工资问题暂获解决
面对愈演愈烈的风波,胡志明市新渊坊人民委员会和市工会迅速采取行动。9月23日,市工会领导表示,已与利豪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部门展开紧急协商,市工会代表透露,9月19日晚,公司已向工人发放了拖欠的工资,暂时平息了风波。
除此之外,公司还拖欠了20多亿越南盾(约54.5万元人民币)的工会费,以及自2024年4月起累计约130亿越南盾(约354万元人民币)的社保费用。这些问题都成为工人们维权的焦点。新渊坊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维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协调多方,确保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但公司是否继续运营尚未明确,暂时无法为工人提供转岗支持,所有程序都必须依法进行。”



企业背景:从平阳建厂到风波中心
利豪公司(CÔNG TY TNHH SẢN XUẤT THƯƠNG MẠI LỢI HÀO VIỆT NAM)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位于越南平阳省,老板是一名中国人,专注于生产床、橱柜、桌子、椅子等家具及配件。多年来,这家企业凭借稳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表现,在当地小有名气。然而,这次事件却让其管理漏洞暴露无遗。人力资源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已与银行沟通,承诺支付员工工资,并将逐步清偿客户债务及补缴社保和工会费。然而,公司法定代表人及两名董事会成员(均为外籍人士)始终未现身,令人疑窦丛生。
和解背后的隐忧:工人权益如何保障?
尽管工资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工人们的心头仍笼罩着不安。管理层的沉默和公司运营的不确定性,让许多工人无心工作。市工会要求公司及工会执行委员会继续做好沟通工作,稳定工人情绪,并尽快发布关于企业运营的明确通知。同时,工会强调,公司必须严格遵守越南劳动法,足额缴纳工会费和社保费,保障工人权益。
这场风波不仅是一场劳资纠纷,更折射出跨国企业在管理、文化和法律合规性上的挑战。工人们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权益,而政府和工会的介入则为事件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然而,利豪公司能否重整旗鼓,继续运营?工人们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仍悬而未决。
维权路上的希望与挑战
从500多名工人的集体维权,到政府工会的迅速介入,这场风波展现了越南工人捍卫权益的决心,也暴露了企业在管理上的短板。网络视频的传播让事件的影响力迅速扩大,也为工人们争取权益增添了筹码。未来,无论是利豪公司还是其他在越企业,都需要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保障工人权益,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