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北宁省的一场“执法风暴”引发在越同胞广泛关注。8月22日下午,北宁市合岭坊公安机关联合北宁省移民局及友谊国际口岸边防站,果断出手,将三名持旅游签证却在当地中资企业“偷偷打工”的中国公民驱逐出境。这件事不仅让人们瞠目结舌,更敲响了企业用工合规的警钟!

故事的开端:群众举报,3名中国人持旅游签在中企打工
事情得从北宁市合岭坊的群众举报说起。合岭坊公安机关接到线索,称位于合灵工业区的一家中资企业——德马吉公司,似乎有些“与众不同”的操作:三名持旅游签证的中国公民,竟然在这家公司里干起了活儿!旅游签证,顾名思义,是来赏风景、尝美食、拍美照的“通行证”,可不是让你来“打卡上班”的呀!这波操作,属实有点“跨界”了。
合岭坊公安机关迅速行动,联合移民局展开调查。结果一查,果然名不虚传:这三位中国公民确实持旅游签证入境,却在德马吉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员工。而公司这边呢?似乎也没能及时为这些外国朋友办理合法的劳动许可,允许他们从事与签证目的“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这下,事情可热闹了!

谅山友谊口岸:图为3名中国男子持旅游签打工被驱逐出境
罚款8750万越南盾,企业与个人双双“中招”
8月18日,北宁省移民局果断出手,依法对德马吉公司及三名中国公民开出了总计875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2.4万元)的行政罚款。这笔罚款不仅让涉事企业“肉疼”,也给违规的个人敲响了警钟。8月22日,三名中国公民被依法驱逐出境(见上图),结束了他们的“越南打工梦”。
说句实在话,8750万越南盾的罚款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对企业和个人来说,绝对是一记响亮的“当头棒喝”。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暴露了企业在用工管理上的漏洞。按照越南《移民法》的规定以及执法人员说法,如果每家企业都对外国劳工的签证和工作许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外籍人士持旅游签证打工,那不仅会扰乱当地劳动力市场,还可能让投资环境蒙上阴影。
规则的红线:跨国职场的“隐形门槛”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场“误会”嘛!三位中国公民或许只是想在越南多体验一下职场生活,公司可能也是一时疏忽,没来得及走完繁琐的手续流程。可现实是,移民法规就是一条清晰的红线,跨过去了,就得承担后果。
这件事令人感慨万千。全球化让人才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跨国工作成了不少人的梦想。但梦想再美好,也得建立在守规则的基础上。旅游签证和工作签证的区别,看似只是个“技术问题”,实则关乎一个国家的法律底线和公平性。试想,如果人人都能随意“越线”,那移民管理体系岂不是乱了套?更别提这背后还可能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当地的投资环境。
企业的责任:细节决定成败
对于德马吉公司来说,这件事无疑是一记警钟。企业在雇用外籍员工时,不光要看能力、看效率,还得把法律手续放在首位。合规操作不仅是给员工的保障,也是对企业自身形象的维护。毕竟,谁也不想因为一时的疏忽,让公司名声蒙上阴影,甚至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笔者个人觉得,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得多一些“细节控”的心态。那些繁琐的法律条款、看似复杂的审批流程,其实都是在为公平和秩序保驾护航。德马吉公司的这次经历,或许能提醒更多企业:别让“差不多”成为隐患,合规才是长久发展的硬道理。
这件事虽然告一段落,但留下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对于那些怀揣梦想、想要在异国他乡闯荡一番的朋友们,我想说:走出去,拥抱世界,是一件很酷的事,但前提是得把规则装在心里。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尊重当地的法律法规,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梦想的尊重。北宁的这场风波,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跨国职场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