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越南女孩,被老乡卖给中国男子为妻,8年获赔2300万

近日,越南义安省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跨国人口贩卖案,揭示了贫困地区未成年人保护的严峻现实。2016年,年仅14岁的少女梁霞(化名)被同乡吉氏莲和吉氏雪以“出国打工”的名义诱骗至中国,最终以2.5亿越南盾(约合6.8万元人民币)的价格被卖给一名中国男子为妻。这位本应在校园求学的女孩,却在异国他乡度过了近八年的不幸且荒唐的夫妻生活。这场交易中,罪犯给予受害者家人1亿越盾(约合2.7万元人民币),两人各自获利7500万越盾(约合2万元人民币)。

这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显示,两名被告利用受害者家庭建房急需用钱的困境,编织了一个“三年致富”的美梦。她们先是说服梁霞的父母,然后又以“帮家里盖新房”为诱饵直接诱骗未成年受害人。这种针对贫困家庭的精准诈骗手段,暴露了人口贩卖团伙的狡诈与残忍。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团伙内部存在明确分工:吉氏莲负责物色目标,吉氏雪负责跨境运送,而中国境内的蒙氏丫则完成最后的“交易”。这种产业链式的犯罪模式,使得跨国打击难度倍增。

迟来的正义在2024年6月得以伸张,历尽艰辛逃回越南的梁霞终于鼓起勇气报案。然而,得知被举报后,两名被告最初选择自首,却在庭审时翻供否认,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更凸显其毫无悔意。根据铁证,近日,法院最终以“贩卖儿童罪”分别判处吉氏莲12年、吉氏雪10年有期徒刑,同时判决民事赔偿精神损失费2300万越南盾(约合0.63万元人民币)。但这样的赔偿金额对于受害者八年的身心创伤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起案件引发三点深刻反思:首先,边境地区贫困家庭的教育缺失使孩子容易成为犯罪目标;其次,跨国司法协作在打击人口贩卖方面仍需加强;最重要的是,需要建立更完善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梁霞的遭遇不是个案,它警示:当基本生存需求与子女安全产生冲突时,贫困家庭往往成为犯罪分子的猎物。这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社会治理难题。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