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越南顺化市一家中资企业——康龙达(越南)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因环保问题被重罚3.35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9.2万元),引发广泛关注。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儿耸人听闻,但细究起来,确实给我们敲响了环保合规的警钟。究竟发生了什么?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事件起因:危险废物处理不当
事情是这样的,6月5日,康龙达公司被发现将2600公斤的危险废物“私下”卖给了一个压根儿没能力处理这些废物的个人。这批废物可不是普通的垃圾,里面包含了化学品、纤维、过饱和溶液等“高危”成分,稍有不慎就可能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威胁。顺化市人民委员会接到举报后,果断出手,根据越南政府2022年7月7日颁布的《环境保护领域行政处罚法令》(第45/2002/ND-CP号),对康龙达开出了2.9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万元)的罚单,理由是“向无资质个人出售2000-3000公斤危险废物”。
不仅如此,康龙达的废物存放区域也被查出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存在污染隐患。为此,政府又追加了45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2万元)的罚款,总额高达3.35亿越南盾!这罚单可以不小,够康龙达喝一壶了!

整改要求:30天内“还环境一个清白”
除了罚款,顺化市人民委员会还给康龙达下了“整改令”:必须在30天内将环境恢复原状,把废物交给有资质的部门处理,所有费用由公司自己掏腰包。这要求不可谓不严格,摆明了是要让企业为自己的疏忽“买单”,同时也提醒其他企业:环保这根红线,碰不得!
环保合规是企业立足之本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我既觉得有点意外,又觉得在情理之中。意外的是,一家中资企业竟然在环保问题上栽了跟头;情理之中则是,全球对环保的监管越来越严,越南也不例外。康龙达作为一家专业生产一次性手套和防护手套的公司,产品质量没得说,但这次在废物处理上的“疏忽”确实让人有点捏把汗。
在我看来,环保合规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尤其是在海外经营的中资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放大解读,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形象。这次罚款虽然金额不小,但也给康龙达敲了个警钟:合规经营、绿色发展才是长久之道。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的品牌跟“污染”挂钩,对吧?
这起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提醒所有在海外打拼的企业:环保无小事,合规是底线。康龙达的遭遇或许只是个例,但它背后的教训却值得深思。希望更多企业能以此为鉴,把绿色发展融入到经营的每一步。毕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未来,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