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岘港市上演了一出堪称“职场版盗墓笔记”的现实大戏:一家外资企业发现仓库里少了21吨石蜡,价值超过14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8万元)。这不是普通的失窃,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内部大盗案”。岘港市刑事警察局迅速介入,揭开了一起由公司员工、保安、仓库主管和司机联手实施的盗窃阴谋。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7月,这伙人偷走约18吨石蜡,非法获利超5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14万元)。作案手段高明:分工之细、执行之狠,令人瞠目结舌。
这帮人的“团队协作”能力简直可以拿去开管理学讲座,可惜他们选错了“赛道”。偷石蜡?这种冷门“副业”都能干得如此专业,实在是让人既佩服又无语。
案件始末:从仓库到黑市的“流水线”
故事发生在岘港市安海坊的工业园区。2025年7月24日,Sinaran公司负责人报警,称仓库检查时发现石蜡包装封条被撕,货物严重短缺。市刑警局联合安海坊公安机关展开调查,很快锁定8名嫌疑人:工人梅国强(1985年生)、黄庆维(1993年生)、梅当国(1995年生)、杜光过(1982年生),保安黎春荣(1963年生),仓库主管梅维兴(1984年生),司机陈潘辉通(1994年生),以及买家阮福世雄(1981年生),这伙人均为岘港当地人。这阵容,活脱脱是公司内部的“犯罪全明星”。
据嫌疑人交代,盗窃计划始于2024年11月。梅国强、黄庆维、梅当国和杜光过因经济拮据,盯上了公司仓库里的石蜡——蜡烛行业的“黄金原料”。黄庆维通过社交网络联系上当地蜡烛厂老板阮福世雄,后者明知石蜡来路不正,仍以每公斤2.8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7.6元)的低价收购。有了销路,梅国强又拉拢了保安黎春荣、仓库主管梅维兴和司机陈潘辉通,组成了一支“全产业链盗窃团伙”。
他们的作案手法堪称教科书级别:通过Telegram群组分配任务,协调行动。每次黎春荣值夜班,盗窃大戏便拉开帷幕。黄庆维用钥匙打开仓库,拔掉监控摄像头电源;杜光过开叉车搬运石蜡箱;梅国强等人撕开封条,取出石蜡,装进自备纸箱;为掩人耳目,他们只偷两层石蜡,箱子放回原位。陈潘辉通驾驶公司货车,将赃物运到阮福世雄的工厂,摄像头电源重新插上,仓库门锁好,整个过程滴水不漏。赃款由7名团伙成员平分,而阮福世雄则将石蜡囤积在莲桥坊的生产基地,转手卖给其他买家,赚取差价。

信任崩塌与“聪明”的代价
这起案件让我既震惊又感慨。这伙人的组织能力、执行力和“保密意识”堪称一流,Telegram群聊、断电偷盗、伪装现场,样样拿捏得死死的。如果把这份心思用在正经工作上,估计早就升职加薪了。可惜,他们选择了一条不归路。石蜡虽小,背后暴露的却是企业管理的巨大漏洞:监控形同虚设,内部监督缺失,员工忠诚度为零。这不仅是一场盗窃案,更是一次对职场信任的“精准打击”。
说句玩笑话,这团伙的“创业精神”要是用在正道上,没准能开一家蜡烛厂,光明正大地赚大钱。可惜,贪念让他们变成了“石蜡大盗”,最终自毁前程。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小聪明害人,大智慧救己。企业也该警醒,管理不能只靠摄像头和锁头,员工的忠诚和制度的透明才是真正的“防盗墙”。
警方出手:8人落网,正义不迟到
截至2025年8月14日,岘港市刑事警察局已对7名嫌疑人(公司员工)以“盗窃财产罪”提起公诉和刑事拘留,对阮福世雄以“收受犯罪所得财物罪”刑拘展开调查。警方仍在深挖案件细节,估计这出“石蜡大戏”还有更多内幕待揭。
防“内鬼”,企业得长点心
这起案件虽金额不算惊人,却让人五味杂陈。员工的贪心、管理的漏洞、信任的崩塌,都在这21吨石蜡的失踪中暴露无遗。希望这起案件能给企业敲响警钟,也提醒每个人:别让一时的贪念,烧毁自己的未来。
石蜡虽是小物,却照出了人性的复杂。Sinaran公司的这场“内鬼危机”不仅是一起刑事案件,更是一堂生动的职场课。愿每家企业都能从中吸取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