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4日,越南国会在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表决中以416票全票通过《国籍法》修正案。这一修正案将在7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越南在法律层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正式承认双重国籍并显著放宽入籍条件。这一变革无疑使越南在东南亚地区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为其吸引全球人才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次《国籍法》的修订并非一时兴起。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在人才争夺方面呈现白热化态势,尤其在足球领域,印尼通过归化20名球员成功闯入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而马来西亚更是筛选了37名阿根廷球员进行归化。在2027年亚洲杯预选赛F组第二轮比赛中,马来西亚队以4:0大胜越南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越南若不采取行动,将在人才争夺战中处于不利地位。
新的《国籍法》带来了三大突破性变化:首先,取消了对越南公民配偶、子女、父母或祖父母的最低居留时间(5年)、越南语水平和生活保障能力的要求;其次,为具有特殊才能或对国家有贡献的外国人开辟了快速入籍通道(不受居留时间限制);最后,有条件地允许双重国籍,需政府总理批准。这些政策的调整无疑为越南吸引全球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个人视角来看,这一政策可谓“一石三鸟”:首先,缓解制造业人才短缺问题;其次,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最后,增强对海外越侨的吸引力。作为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越南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中国(富士康、立讯、宝元、TCL)、韩国(三星、LG)、日本(三菱、佳能)、德国阿迪达斯、美国(苹果、英特尔和耐克)等跨国企业的密集入驻,使得人才争夺战愈加激烈。
允许双重国籍无疑为越南足球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相比印尼、马来西亚等不承认双重国籍的邻国,越南的新规允许三代以内有越南血统的混血球员通过“恢复国籍”的方式归化,同时保留原国籍。这种政策优势理论上能吸引更多优秀球员。然而,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足球的观察者,笔者认为有几个现实问题不容忽视:经济吸引力不足、文化融合挑战以及竞技水平瓶颈。球员印尼和马来西亚规划球员均超20个,依然打不进世界杯,反观日本队,相比这两队规划球员较少,依然能屡进世界杯,排名亚洲第一。因此,单纯靠砸钱,增加归化球员数量未必能带来质的飞跃。
透过足球表象,这场“归化大战”的本质是人才资源的争夺。在全球人才流动加速的背景下,越南的双重国籍政策确实具有战略眼光。对海外越侨而言,既能保留原有国籍,又能享受越南的发展红利,这种“双保险”模式颇具吸引力。但作为政策研究者,潜在风险亦不可忽视:管理复杂性、安全隐患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在东南亚各国纷纷加码人才引进的背景下,越南想要脱颖而出,仅靠政策松绑远远不够。关键在于构建“政策-平台-生态”三位一体的支撑体系:需配套完善的工作签证、税收优惠等具体实施细则,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就业平台和创业环境,培育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人才真正“留得下、用得好”。
越南此次《国籍法》修订,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的典型困境——既要保持开放,又要防范风险。这项政策的象征意义大于即时效果,其成功与否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选择性、平衡性和执行力。这场“人才角逐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越南能否实现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仍需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人才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类似的政策创新将会成为更多国家的选择。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越南的这次尝试也值得作为区域人才竞争的一个典型案例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