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街头,摩托车川流不息,引擎轰鸣正在被一种安静的“绿色旋风”取代——电动摩托车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这个东南亚国家。作为全球第四大两轮车市场,越南的电动摩托车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长,而中国品牌雅迪(Yadea)正乘着这股浪潮,正加速布局越南,试图在这片热土上大干一场!但这场“绿色突围战”真的那么好打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的火爆需求,以及雅迪等中国品牌在这里的机遇与挑战。

越南市场:电动摩托车的“金矿”
越南的电动摩托车市场有多火?数据告诉你真相:2025年上半年,越南电动摩托车新登记量达到20.9万辆,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 这可不是小数目!想想看,越南的街道上,摩托车是老少皆宜的“国民座驾”,从学生到白领,从城市到乡村,摩托车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如今,随着政府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和净零排放目标,电动摩托车正成为新宠。政府不仅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还计划逐步淘汰传统燃油摩托车,这无疑为电动车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我看来,越南市场的潜力不仅在于需求量大,更在于它的“年轻化”和“城市化”。越南的年轻人对环保和科技感爆棚的产品情有独钟,而电动摩托车既省钱又时尚,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定制。再加上城市交通拥堵,电动摩托车的灵活性和低运营成本让它成为通勤族的首选。这种需求端的火爆,简直就是给制造商们送来了一座“金矿”!

雅迪的越南攻略:大干快上的生产扩张
在这场绿色浪潮中,中国品牌雅迪绝对是“先头部队”布局可谓是“快、准、狠”,自2019年进入越南以来,雅迪已经在北宁省的工厂生产出第40万辆电动摩托车,堪称中国品牌在海外的“高光时刻”。 这个占地5万平方米的工厂,雇佣了约400名工人,年产能高达30万辆。更厉害的是,雅迪还在北江省投资1亿美元新建一座超级工厂,预计2025年投产,年产能将飙升至200万辆,目标直指“东南亚最大两轮电动车制造中心”。
不仅如此,雅迪还计划在北宁设立研发中心,专门设计符合越南及东南亚消费者口味的高端电动车。这招真是高明!毕竟,越南消费者对本地化设计的需求很高,一款贴合当地文化的车型往往能迅速赢得市场。比如,雅迪的Vekoo——一款无需驾照的小排量电动摩托车,专为学生群体设计,7月份销量同比增长47%,简直是“学生党”的心头好。
雅迪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们还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本地化率,目前部分车型的零部件本地化率已达60%,未来目标是冲到90%。 这意味着雅迪不仅想在越南卖车,还想深深扎根,把供应链、生产链都“本地化”,既降低成本,又能更好地融入市场。
中国品牌的优势:技术和规模的“双引擎”
雅迪的成功并非偶然,中国品牌在越南市场的优势可以用“技术和规模”来概括。首先,中国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技术积累无人能敌。从电池续航到智能控制系统,中国品牌早已在全球市场摸爬滚打多年,技术成熟度甩开许多竞争对手好几条街。雅迪作为全球销量第一的电动两轮车品牌,累计销量已突破1亿辆,这种规模效应让它在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上占据绝对优势。
其次,越南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为中国品牌提供了天然的“主场优势”。越南与中国接壤,物流成本低,供应链协同效率高。而且,越南的高本地化率传统(燃油摩托车本地化率极高)为中国品牌提供了现成的产业链基础。 雅迪等品牌可以直接利用越南现有的供应链网络,快速实现生产本地化,省时省力。
最后,中国品牌的定价策略也是一大杀手锏。雅迪的电动摩托车在越南的售价从12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3280元)到2200万越南盾(约合人民币6015元)不等,覆盖了从学生到中产的广泛人群。 相比之下,本土品牌VinFast虽然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但价格普遍偏高,难以覆盖所有消费群体。

挑战:本土品牌和市场痛点的“双重夹击”
不过,雅迪和其它中国品牌想在越南“称王称霸”也没那么容易。首先,本土品牌VinFast是绕不过去的“拦路虎”。2025年上半年,VinFast在电动摩托车市场的登记量稳居第一,雅迪仅排第二。 VinFast不仅有“国货”光环加持,还通过大幅降价(部分车型降价高达500万越南盾)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比如,他们的Motio车型仅售1499万越南盾,堪称“学生党”神器,直接和雅迪的Vekoo正面硬刚。
其次,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的痛点也不容忽视。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是最大的瓶颈,尤其在农村地区,充电桩稀缺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另外,电动摩托车的续航和质量问题也让部分消费者对“绿色出行”持怀疑态度。毕竟,谁也不想骑着车半路没电,或者担心电池起火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越南消费者对燃油摩托车的依赖根深蒂固。传统燃油摩托车不仅跑得远,加油站网络也远比充电桩成熟。 中国品牌要想改变消费者的习惯,不仅需要更具吸引力的产品,还得靠政府政策和市场教育双管齐下。
未来展望:绿色赛道上的“中国速度”
在我看来,越南电动摩托车市场的未来是一片光明,但竞争也会愈发白热化。雅迪等中国品牌要想在这场“绿色突围战”中胜出,必须在技术和本地化上持续发力。建立研发中心是个好开始,但更重要的是推出真正“懂”越南消费者的产品——比如更轻便、更便宜、续航更长的车型。同时,联合政府和本地企业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总的来说,越南的电动摩托车市场就像一块刚出炉的蛋糕,香气扑鼻但不好切。中国品牌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已经抢占了一席之地,但面对本土品牌的强势反击和市场痛点的挑战,他们必须跑出“中国速度”,才能在这场绿色赛道上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