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南胡志明市商界掀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波澜:一家名叫美利公司的中资企业因涉嫌传销等违规行为,被越南工贸部国家竞争委员会狠狠“敲”了一锤,罚款高达2.65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7.2万元)!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像“隔壁老王偷偷卖保健品被抓”的戏码,但细究起来,背后的问题可没那么简单。让我来给大家掰扯掰扯这桩“传销风波”,顺便聊聊我的看法。

罚款的来龙去脉:美利公司踩了啥雷?
据小编了解,这家美利公司(Công ty TNHH MTV Thương mại Mỹ Lợi)是一家中国台资企业,扎根在胡志明市翁领桥坊,表面上风光无限,背地里却干了不少“出格”的事儿。越南工贸部查下来,发现这公司犯了好几条“罪状”:
- 注册手续不规范:美利公司压根没按规定去更新或补充多层次营销的注册证书。你说,这不就跟开个车忘了年检还硬要上路一样吗?迟早被交警拦下来!
- 无证经营,胆儿挺肥:这家公司居然在没拿到各省市工商部门颁发的传销登记证明的情况下,就四处“开疆拓土”,在全国搞起了多层次营销。这操作,简直是“无证驾驶”的升级版!
- 培训糊弄,敷衍了事:美利公司还找了些不具备资质的培训人员,给传销团队搞所谓“大规模基础培训”。这让我想起某些“成功学大师”,拿几页PPT就敢忽悠几百人,教的还不是啥正经东西。
- 报告义务?不存在的:按照规定,传销活动得定期向相关部门报告,但美利公司似乎觉得“报告”这回事儿跟他们没啥关系,压根儿没当回事儿。
结果呢?越南国家竞争委员会大手一挥,2.65亿越南盾的罚单直接砸了下来。这金额听起来不少,但换算成人民币也就不到8万元,感觉就像是给这家公司挠了个痒痒。不过,罚款的意义可不只是钱多钱少,而是给所有想“钻空子”的企业敲了个警钟:别以为在越南做生意就能随便“野蛮生长”!

传销热潮:人少了,钱却多了?
说到这儿,我得提一嘴越南传销行业的“奇葩”现状。根据工贸部的数据,2024年参与传销的总人数大约有70万人,比2019年的110万人少了整整40万。按理说,人少了,生意该萎缩了吧?但事实恰恰相反!2024年,越南传销行业的总收入竟然高达16.206万亿越南盾,比2019年的12.575万亿增长了28.9%!这说明啥?说明虽然玩家少了,但“氪金”能力更强了!平均每人每月能拿到95.1万越南盾的佣金和奖金,约占全国人均收入的12%。这数字乍一看还挺诱人,难怪有人前赴后继往传销的坑里跳。
不过,我得吐槽一句:这传销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表面上光鲜亮丽,实际上多少人是被“拉人头”“囤货”坑得血本无归?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割韭菜”,上面的人吃肉,下面的人喝汤——有时候连汤都没得喝!美利公司这次被罚,我看不光是程序违规的问题,背后可能还藏着更深的套路。

越南的传销江湖:越来越“冷清”?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越南的传销行业似乎在“缩水”。截至2024年初,全国持有合法传销注册证书的企业只剩16家,比年初还少了4家。这说明啥?要么是监管越来越严,挤掉了不合规的“水分”;要么是市场饱和,玩家们开始清醒,不再轻易被“暴富神话”忽悠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好兆头。毕竟,靠拉人头赚钱的模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越南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年轻人有更多选择,何必非在传销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呢?
合规经营,别耍小聪明
说实话,看到美利公司这事儿,我既觉得有点好笑,又觉得挺严肃。笑的是,这公司也太“勇”了,啥手续都不齐就敢全国跑马圈地,简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严肃的是,传销这东西,本身就容易让人迷失在“快速致富”的幻觉里。像美利公司这样的企业,如果不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仅害了自己,还可能坑了一堆跟着“追梦”的人。
我个人认为,企业在海外经营,尤其是像越南这样监管日趋严格的市场,合规是第一要务。你想赚钱,没问题,但得光明正大,别老想着钻法律的空子。越南政府这几年对传销的监管明显收紧,罚款只是小试牛刀,后面可能还有更重的“组合拳”。所以,像美利公司这样的企业,赶紧把手续补齐、培训规范起来,别再“裸泳”了——潮水退了,谁没穿裤子可就一目了然了!
罚款只是开始,行业还需自省
总的来说,美利公司被罚2.65亿越南盾,表面看是个小风波,但背后反映了越南传销行业监管趋严的大趋势。传销这门生意,风险和诱惑并存,但说到底,真正赚钱的永远是少数人。希望其他企业能引以为戒,别再踩同样的雷。至于那些还想靠传销“暴富”的朋友,我想说:醒醒吧,脚踏实地找份正经工作,比啥都强!